談到推廣,那就是說這里討論的是中國的城市,大范圍的狀況。 要我說,大白話就是,現階段搞屋頂綠化帶來的收益要遠比投入少。 不談別墅,少數不差錢的公建以及明星建筑,老百姓都是理性人,算盤都得打,當然得掂量著辦。新技術縱使有各種優勢,宣傳強度多么大,落地還需考慮社會現實。 幾個問題: 1.誰出錢? 屋頂覆土改造,特殊的草坪和植物都不便宜,更別說需要長期的維護。維護一旦停止,各種問題你懂的。這是一筆長期賬。那費用怎么攤派呢? 2.誰享受? 考慮怎么攤派,恐怕就得考慮誰受益。 在國內,具體的國情又給屋頂綠化提出了一些必須考慮的實際問題。比如我們喜歡在居民樓平屋頂上布太陽能板;由于安全原因,更多時候屋頂壓根不能隨便上的。這些限制條件直接降低了屋頂綠化的效用,使之小型化,破碎化。而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的開發強度又遠遠不及香港,還不到寸綠寸金的程度——『你說花錢搞啥屋頂綠化,還不一定看得到,我下樓就有不挺好的』。大部分人心中對屋頂的碎片綠地估值還不高,不足以撬動這個杠桿。 這直接導致了現階段屋頂綠化沒辦法代表絕大部分人的利益,只是少數人感興趣,自發地搞搞,F狀既如此。哪怕現在開發商新建房屋預設一個,經年累月后也會遇到這個問題,最終因投入收益不對稱而變成現在的狀況。不單屋頂綠化,很多綠化的衰敗都是這個原因!簽槭裁础坏膯栴}解決不了,里面的利益邏輯不清楚,即使再鼓勵也是無水之源。 人民網講的很好,不妨一看。 人民網:屋頂綠化的阻力 不過,盡管屋頂綠化有諸多優點,卻并不意味著它必然會得到所有人的贊同。從推廣之初開始,它就不斷遭遇阻力——上海推廣3年,2億平方米的屋頂面積,綠化成功的只有12萬平方米。 這當然也有技術本身的局限性。據了解,如同并非所有屋頂適宜平改坡一樣,也不是所有平頂建筑都適合屋頂綠化。如果是建草坪,屋頂承載力要達到每平方米150—200公斤,土壤介質厚度15—20厘米;如果有樹木花草,那屋頂承載力要達到每平方米500—600公斤,土壤介質厚度為50—80厘米。很多上世紀80年代之前建造的老房子,就無法達到承重要求。當然,列入舊城改造以及10層以上的建筑,就更沒有必要做屋頂綠化。 另外,植物對空中花園要求也比較高,在梅龍鎮廣場11樓,如今除了草坪依舊是馬尼拉草外,葡萄架已經換成了紫藤,羅漢松、冬青樹等取代了早先色彩絢麗的花草樹木。專業工作者說,屋頂上種植的植物需要品種強壯并具有抵抗極端氣候條件的能力。而一位經營草坪的企業負責人透露,空中草坪要比地面草坪貴一倍。 這一切都意味著屋頂綠化的技術成本。從采訪情況看,成本也的確是左右很多人態度的重要因素。一位市民就對此發表意見:“每天光澆水就要人工費和水費,這筆錢誰付?” 而住在頂樓的百姓還擔心屋頂綠化會造成滲漏水和招蟲子。他們的想法是,萬一養護不當,或者施工不當,防滲漏夾板層就有可能損壞,而草坪更容易藏污納垢。 “居民住宅,我們更多選用平改坡!睋私,盡管屋頂綠化技術已經得到實踐驗證,但為了避免社會矛盾,目前上海除了新建小區外,大部分屋頂綠化集中在商住樓和辦公樓。而在更多的城市,精力也更多集中于地面綠化。 來源:城市屋頂綠化為何難推廣--理論--人民網 3.誰在乎? 屋頂綠化的好處不少,尤其是提供休閑場所,降低建筑頂層空間的溫度,減少房頂建筑材料的熱輻射和城市的熱島效應。然后不難發現,這些收益只有前兩項是明確的內部性『我投入,我享受』的,其他都是模糊的外部性『我投入,為環境做貢獻』。 所以想要自上而下地引導屋頂綠化,不能只是喊口號,而是切實地思考阻礙內部性的社會原因。只有實際投入者的利益方向和這項先進技術的方向一致,帶來了明顯收益,才可能推廣——如此也才可能收獲環境外部性。 所以要我說,推廣屋頂綠化,不如推廣屋頂『小型菜化』,箱體種植最好,搭架子栽藤蔓次之,淺土層蔬菜亦可。受益人更明確,老百姓喜聞樂見,自組織,成本低,接地氣,參與性高,還能鍛煉身體。 說白了這個事還是得自下而上,反過來強行推廣各種綠化,要么變味,要么半路就黃了。真正在生長的東西,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。植物如此,社會也如此。
|